话说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得像一锅沸腾的水。汉朝的皇帝管不住各地豪强,结果军阀割据,天天都是你打我、我打你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荆州这块地方冒出了一个大人物,刘表。
这位刘表可不是一般角色,他是朝廷正式册封的荆州牧,说白了就是管理整个荆州的土皇帝。从190年上位,他坐镇了将近二十年,地盘稳稳当当,成了乱世中的一片净土。
荆州在哪儿?它相当于今天的湖北、湖南中部,靠近长江,地势险要,又有丰富资源,自然成了各方势力的肥肉。刘表这人有文化、有城府,处理政事有一套,但在那个群雄并起的时代,光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不够,他得靠一支强大的军队来压场。
荆州军虽然不常主动出击,但防守能力强,让曹操、孙权这些强敌都不敢轻举妄动。刘表统治下,百姓日子相对安稳,比别处战火连天强多了。
展开剩余86%可历史往往就是这样,光靠防守,终归会引来觊觎者。到了建安十三年(208年),刘表病逝后,一切都变了。荆州瞬间成了没有主心骨的肥羊,等着周围的猛虎来扑食。
这里头的原因很复杂,刘表儿子刘琦和刘琮争权夺利,弄得内部一盘散沙。更麻烦的是,外头三大巨头,曹操、孙权、刘备,已经盯准了荆州这块香饽饽。
曹操统一北方后,早想南下扩张;孙权割据江东,和荆州隔着江对峙;而刘备呢,穷得叮当响,在荆州附近瞎转悠,正愁没地方落脚。
刘表留下的遗产里,最重要的不是地盘本身,而是他的将领们,一群能打仗、会带兵的猛将。他们成了争夺的焦点,一场“抢人大会”眼看就要上演。
三位猛将的登场荆州军能在乱世立足,全靠刘表的用人手段。老刘自己不是打仗的料,但他会挑人、会驾驭人。在他手下,有三位大将特别显眼,各司其职,组成了一道坚实防线。
这三人性格不同,能力各异,却都是响当当的好汉。头一位要提的是文聘,这家伙主要负责镇守江夏(今天的武汉一带)。江夏是荆州东大门,直面孙权那边的威胁,文聘凭着一身本事,硬是顶住了多次进攻。
他打仗稳得很,防守像泰山,敌人来一拨打退一拨。后来刘表死了,他作为资深将领,成了举足轻重的角色。
另一位是甘宁,刘表收服的他,但甘宁年轻气盛、胆子大。甘宁最初是在刘表手下当差,管着水军。荆州靠长江,水战最要紧,甘宁就专攻这一路。
他水性好、人机灵,常在江上打游击,偷袭敌船。但甘宁不是个安分的角色,他眼光高、渴望更多舞台。刘表这人太保守,光防守不打仗,甘宁就有点憋屈。后来他找准机会,跳槽走了,这个我们等下再说。
最后一位是魏延,这年轻人虽然起步不高,只在荆州基层当个部将,可潜力最大。
魏延性子烈、功夫硬,打起仗来冲劲十足。刘表生前,魏延主要守备襄樊(今天的襄阳)防区,负责内部治安和小规模冲突。他不似文聘那么老道,但勇猛异常,经常一马当先当先锋。
诸葛亮(就是大家熟悉的孔明)后来也承认,魏延的能耐不一般,在荆州军里算颗未来明星。可惜,刘表在位时,魏延没被重用,只算个二线角色。老刘这个人太谨慎了,总担心将领野心太大会反水,硬把魏延压着没用到位。
现在看这三位,文聘稳重如磐石,甘宁灵动如闪电,魏延暴烈如烈火。他们在刘表手下配合默契,护住了荆州的太平日子。可随着刘表离世,大权真空了,这三人就成了别人眼里的宝贝疙瘩。
曹操、孙权、刘备都盘算着:谁能抢到一个,谁就多一份力。荆州军的命运,因此彻底改变。下回接着讲,曹操先下了手,夺走了那位沉稳的老将文聘。
抢人大战开锣刘表一死,荆州立马乱成一锅粥。曹操动作最快,他刚拿下荆州北部,头一件事就是“收编”刘表的旧部。
文聘作为荆州军的老牌将领,原本躲着不见曹操,觉得自己没守住荆州太丢人。可曹操亲自上门找他,一听文聘哽咽着说“活着愧对旧主,死了无颜见坟”,当场感动得直拍大腿:“这才是真忠臣啊!”
曹操二话不说,把江夏这个烫手山芋丢给文聘。为啥烫手?江夏正对着孙权的刀口,天天得防着东吴偷袭。文聘硬是扛住了,连关羽北伐都被他断粮道、烧战船,逼得退兵。
后来孙权带五万人打上门,文聘更狠,直接玩“空城计”:城门大开,自己躺屋里睡觉。孙权疑心病发作,嘀咕“这老狐狸肯定有埋伏”,愣是撤兵了。文聘在曹魏混得风生水起,封侯拜将,可另外两位降将就惨了。
蔡瑁和张允这对水军兄弟,原本以为投曹能升官发财,结果撞上赤壁大战前的“反间计”枪口。周瑜放风说他俩私通东吴,曹操眼皮都没眨就把他们砍了。要论死得冤,这哥俩绝对排得上号,要是他们还在,曹操的水军哪会输得那么惨?
再看孙权那边,他捡了个大便宜:甘宁。这人一身匪气,在刘表手下当水军时憋屈得要命,嫌老刘太怂不敢打仗。转头投奔孙权,直接放出狠话:“打黄祖,我能当先锋!”
孙权正愁没人对付曹操,立马让他带兵。甘宁最猛的一仗是“百骑劫曹营”:带一百多人夜闯曹操大本营,杀得曹军人仰马翻,天亮前全身而退。
从此孙权逢人就夸:“我有甘宁,堪比曹操的张辽!”更绝的是逍遥津之战,曹操追得孙权差点完蛋,甘宁血战断后,护着主子蹚河逃命。这种不要命的打法,整个东吴找不出第二个。
最后压轴的是魏延。刘备拿下荆州南部时,魏延正跟长沙太守韩玄干仗。一听刘备来了,他直接开城迎接,还打包送上自己的部队。
刘备一看这小伙子冲劲十足,立马重用。最传奇的是取益州之后,刘备力排众议,把汉中太守的位子塞给魏延,这地方可是蜀汉的北大门,张飞都以为铁定归自己了!刘备当场考他:“曹操打来咋办?”魏延一挺胸:“老子带兵吞了他!” 结果他真守了汉中十几年,曹军愣是没啃动。
孔明都忌惮的“蜀汉尖刀”魏延在刘备手下如鱼得水,可到了诸葛亮这儿,画风突变。北伐时,魏延提出“子午谷奇谋”:带五千精兵直插长安,赌一把曹魏守备空虚。
但诸葛亮是谁?稳字当头的老棋手,最烦“赌命战术”,眼皮一耷拉:“太冒险,不行!”魏延气得跳脚,背后骂丞相“胆小误事”。
两人矛盾越闹越大。魏延打仗喜欢猛冲,诸葛亮却要他步步为营;魏延觉得兵力该集中突破,诸葛亮偏要分兵控场。
更扎心的是,诸葛亮私下对费祎说过:“魏延脑后有反骨,我死后他必造反!”
这话可不是瞎猜。魏延脾气火爆,和丞相秘书长杨仪势同水火。有次开会吵急眼了,魏延直接抽刀要砍人,杨仪吓得哭着找诸葛亮告状。
果然,诸葛亮刚死在五丈原,魏延就和杨仪撕破脸。杨仪拿丞相遗命当令箭,逼魏延退兵。魏延怒吼:“丞相死了我还在!凭什么撤?”
结果杨仪联合马岱给他扣上“叛变”帽子,不仅杀了魏延,还灭他三族。直到后来刘禅回过味来,才给魏延平反,可惜人死不能复生。
回头看这三员大将的结局,文聘在曹魏善终,靠忠义赢得生前身后名;
甘宁在江东搏出“东吴第一猛将”招牌,病死战场;魏延最惨,一身本事被内斗碾碎,成了蜀汉最大的遗憾。
刘表当年若敢放手用他们,哪轮得到曹孙刘来抢人?文聘的稳、甘宁的野、魏延的烈,拆开是散兵游勇,合起来本可争霸天下。可惜乱世不相信“如果”,只认“结果”,荆州基业灰飞烟灭,猛将们的新主却靠他们改写了三国棋局。
发布于:山东省凯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